English

中文版

接收港澳台学生

重庆市及北碚区简介

发布时间:2016-03-16 16:56:53  浏览次数: 

  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,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。因嘉陵江古称“渝水”,故重庆又简称“渝”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,改渝州为恭州。南宋淳熙16年(1189年)正月,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,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,称为“双重喜庆”,遂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而得名。1891年,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。1929年,重庆正式建市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,重庆同华盛顿、伦敦、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  重庆位于内陆西南部、长江上游地区,幅员面积8.24万平方公里,辖38个区县(自治县)。户籍人口3375万人,常住人口2991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.6%。人口以汉族为主体,有土家族、苗族、回族、满族、彝族、藏族等55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、占总人口6%。地貌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其中山地占76%,有“山城”之称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在16~18℃,常年降雨量1000~1450毫米。重庆域内水系丰富,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涪江、綦江、大宁河等,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,流程665公里。旅游资源丰富,有长江三峡、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、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。
 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(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),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、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、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、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、国家“一带一路”重要战略节点和长江经济带、西部中心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。直辖以来,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,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,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,农业农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,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,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,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
  直辖以来,重庆市每年的GDP增长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。汽车、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综合化工、材料、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形成,农业农村和金融、商贸物流、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,建成“二环八射”高速公路网和“七干线二支线”铁路网,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近1.5亿吨,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近3000万人次。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,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,以寸滩水港、江北国际机场、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一类口岸及配套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、西永综合保税区、铁路保税物流中心(B型)为主体的水、空、铁全面开放格局基本确立,以长江黄金水道、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向东向西国际贸易大通道全面形成。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科技、社会保障等取得新的进步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  重庆,这座朝气蓬勃、活力迸发的美丽山水之城、现代魅力之都,正以从容自信、开拓开放的姿态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阔步前行。

 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部,重庆主城九区之一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先规划,逐步按计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。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,曰碚,又因在渝州之北,故名北碚。北碚区背靠缙云山,嘉陵江环城而过,以浓郁的文化氛围、著名的风景名胜、雄厚的科技实力、秀丽的花园城区而名扬四方。

该区环境十分优美,空气环境质量已连续12年居重庆主城首位,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天以上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.16平方米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.68%。素有“嘉陵江畔明珠”、“重庆都市花园”的美誉。

  北碚区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77.09万人。

  北碚区是市级风景旅游区、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,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,国家生态示范区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、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,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“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”。